茶文化

一场关于茶学发展的智力交锋

发布时间:2024-10-03 03:02:15    浏览:

[返回]

  

一场关于茶学发展的智力交锋

  ■★■“我认为江先生的观点是不对的。”杨贤强表示,“茶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东西。这个特殊的产品■◆,包括了从茶的生产、深加工到茶文化、茶健康,以及生产各种花色品种来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都需要广泛的研究,而这个广泛的研究是为了促进整个茶产业的发展,而不能说我们的研究范围过广就失去了特色。◆◆◆”

  不久前■◆◆★,中国科协第13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龙井茶的故乡杭州召开■★★■★。在这个以“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为主题的学术沙龙上,一场关于茶科学如何发展的智力交锋由此展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西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等单位的21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热烈而友好的讨论。

  在这场关于茶科学发展的学术沙龙上,有很多类似的争论和思辨,内容不仅仅围绕茶学科的分类与发展、茶学研究的学科交叉、新产品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对茶叶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思考等。有时虽然言辞锋利,但没有面红耳赤,更没有谩骂和人身攻击,有的只是包涵着智慧的争辩质疑、交流互动之中的思想碰撞。这样的讨论也不一定要有结果■◆,需要的就是在活跃的学术空气中互相启发。正像沙龙组织者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所希望的那样,学术沙龙是倡导自由探究,为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创新的灵感搭建交流平台。

  听完江用文的发言■◆■◆★,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杨贤强立即表示疑问:你说的是茶学的研究范围过广■★★?

  “近年来,茶叶的科技进步推动了茶叶经济的发展。茶叶科学不仅包含从种植到采收,还包括初制和精制的加工★■◆◆★★、茶叶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贸易业及引导消费的文化艺术业等,其范围之广已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但目前◆★■★■■,茶学研究的范围过大,失去了茶学的特色和根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研究员首先阐述了他的观点。

  “我同意江用文研究员的观点。”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表示,◆◆◆■■“茶科学需要广泛的研究,但是不都要放在茶学这个领域来研究。我认为茶科学不能包罗万象,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不能什么都搞,如果让搞茶栽培的人去搞茶叶机械,肯定搞不过专门搞机械的人,我们搞植保肯定也是搞不过专门植保的人。因此,茶科学需要研究如何去借鉴其他学科的发展来推动茶学的发展,而不是事必躬亲■★◆★。”

  他说,作为国家唯一的三级学科■■,茶学是比较特殊的■★◆■◆。实践中■★,只有中国把茶学当做本科来招生,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学科的分类是为了便于人们学习知识和探索未知。具体到茶学来讲,研究茶学◆★■◆,第一是以茶树为研究对象■◆★★■◆,茶树是一个生命体■★■◆,主要应研究其生理、生活、生化特性★■,掌握活动的关系,通过人为的调控◆■■◆■,让茶树以人类希望的方向来生长,比如说高产高质;第二是以茶树收获的原料◆★★■◆★,主要是以鲜叶为研究对象★◆,其主要分支包括茶叶加工学◆◆◆■★■、茶叶生品检验等。

  “目前,茶学专业招生的范围越来越广,包括栽培、育种、加工■■、机械、生理生化◆★■、医学、食品等等◆★■■,似乎只要是茶产业发展所需要研究的领域就都是茶学的研究范围。”江用文说,“我个人认为,茶学研究的方向应该主要以茶学为支撑,但不是唯一的支撑■◆◆■★■。”

  ◆★■◆“我认为,几位争论的是对学科交叉这4个字如何理解◆■★◆。”西南大学教授刘勤晋觉得,比较好的学科交叉应该是有各种学科背景◆★★◆、各种学科机构的人员共同作研究。比如在茶叶深加工的过程中,搞茶叶品种选育的就不要去管机械问题,而是提出要求★■◆■◆◆,让机械领域的人去帮忙设计。但目前,在学生的培养中就有这样的倾向,希望培养出来一个人什么都要懂,特别是研究生要求是全面的人才◆■■■◆,这是非常困难的。

  ■◆◆■“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已达138万公顷,茶年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达102万吨,排名世界第一★■■◆。应该说,在中国茶叶的生产与发展过程中,茶叶科技为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我们茶叶大国地位不相称的是茶产业的劳动生产力过低,世界第一的产量是依靠多少茶农、多少劳动力换来的。这背后就隐藏着茶科学研究短期功利性与长远发展的矛盾、茶科学如何更好地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等问题★■★◆。◆◆”

搜索